德国的教育真的静悄悄吗?

 

其实,当今的德国教育界风起云涌,一点儿也不平静。

德国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念,在1920世纪,引导了西方的科学艺术教育发展,取得了世界公认的地位。但是,2001年以来,短短15年内,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德国的教育界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改革,这是德国即60年代以来,最大的一次教育改革。改革涉及面非常广且非常深入。

 

起因何来?来自于2001年首次发布的PISA测试结果。PISA是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的缩写,英语是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这是是一个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筹划的对全世界15岁学生学习水平的测试计划,该计划旨在发展教育方法与成果, 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生学习评价项目之一。PISA测试最早开始于2000年,每三年进行一次。其测试的范围包括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和自然科学三个部分。 

 

第一届PISA测试于2000年,在32个接受测试的国家里,德国平均成绩仅排在第22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德国参加测试的15岁学生中有五分之一都不能独立完成最简单的答题. 这个结果像重型炸弹一样砸在德国一直引以为傲的教育界和政治界。

 

好在德国人是发现问题,立刻就着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民族,对于教育更是刻不容缓。德国最著名的明镜周刊立刻大篇幅撰文“德国的孩子笨吗?”引起了公众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同时,德国立刻组织专业人士,对测试结果进行各方面的分析研究,并从PISA测试成绩好的国家中学习可借鉴的经验,例如学习新加坡和芬兰的制度。

 

经过分析和比较,人们发现了下列情况:

 

1.德国孩子中间“学渣”的比例高,成绩分化明显。 其中阅读理解能力中问题孩子最多,占近20%。这与德国青少年移民背景比例高的因素有很大关系。移民家庭子女表现不佳,他们的平均能力比德国同学落后大约一个半学年。

 

2.学生的家庭出身对于其学习能力有非常大的影响。而班级规模(比如小班上课)对于学生教育成功的影响则相对较小。教育学者们本来以为德国在教育机会平等方面做得不错,全民享受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免费教育,然而比萨测试的大数据结果分析,把这个国度从睡梦中摇醒了。相比其他国家,德国家庭中的孩子的成绩和家庭出身的关系最为明显。德国孩子更难以取得比父母更高的教育水平。大学毕业的父母,他们孩子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其他人的两倍以上。德国教育体制没有兑现"让教育改变命运"这一诺言。

 

3.德国青少年的人数在过去10年间减少了200万。高收入,高知识水平的德国家庭(尤其妇女)难以在当时的制度下做到家庭和事业两不误,而不履行“培育祖国下一代”的使命。 相反,失业低收入的妇女,更愿意生育子女,领取子女金和更高的社会补助。

 

4.德国学生虽然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表现出色,但是德国男生的数学能力明显强于女生。传统原因,女孩子对科学和数学用心不足。教育界认为,“为了提高德国的竞争力,应该尽一切力量唤醒女孩对于数学和科学的兴趣" (经济合作组织教育主管Barbara Ischinger

 

针对上面的发现,德国真的在短短的10几年时间里,德国教育体系在过去几年里启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同时,还有很多实验性的实践改革正在进行中。现在的成果显示出,这些改革行之有效。2015年PISA测试结果,在参加测试的57个国家里,德国以平均516分排名第13名,虽然低于香港(542),日本(531),韩国(522)一些亚洲教育精英国家或者地区,却高于法国(495),英国(515),西班牙(488)和美国(489)等西方国家。 排在PISA第一位的是北欧芬兰。

 

下面介绍一下在过去短短15年内,尤其是近10年来,德国教育界的种种改革。

(由于教育制度是各个州政府自己的权力范围,16个州采取的行动并不完全一致。现在介绍的改革情况比较符合巴登符登堡州的情况。而且我们先不介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方面和特殊教育方面的改革,只介绍基础性义务教育改革)  

 

生育政策改革(0-3岁):让高质量的社会人才成为父母

尽管德国全社会过去几十年已经为儿童做出了许多改变,但有一个事实至今未变:"德国依然是欧洲青少年人口比例最低的国家。2010年,德国18岁以下人群占总人口的16.5%,而在十年前,这个比例是18.8%,而且下降趋势还将持续。" 从绝对数量来看,德国青少年的数量十年间减少了200万。

  • 首先介绍一项针对职业妇女和双职工家庭的,鼓励生育的政策改革。2007年开始,生育的妇女在休产假的过程中,可以从国家拿到她相当于生育前净工资70%的一年的“年薪”作为“父母费”。如果父亲也休“产假”,也将获得额外2个月的“薪水”。
  • 通过扩大 3岁以下儿童的托儿所名额能够减轻年轻父母的负担。具体目标是到2013年,38%的3岁以下幼儿能够进入托儿所,或者能够得到保姆(Tagesmutter)的照料。改革前,全德国的托儿所名额不到20%。

 

幼儿园(3-6岁):重点提高语言能力和学习兴趣

  • 在幼儿园期间引入语言测试,以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足和补习需求,这一点对于移民家庭的孩子尤其重要。对于有补习语言需求的孩子,国家及州政府免费提供师资来到各个幼儿园进行语言能力辅导,即2005年以来推行的“Sprachförderung”(语言促进)项目。 
  • 将学前教育作为培养良好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尤其就学前一年有意识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独立能力和自己管理物品能力。
  • 把儿童适学能力测试从5岁提前到4岁,以便及时发现孩子问题,包括语言表达发音,听力,视力,理解力,记忆力等等。
  • 此外还对儿童师范教育内容进行了改革。

小学 (6-10岁):重点消除社会弱势出身的孩子学习落后的风险

德国小学一共4年(有个别州6年)。其中一、二年级并没有各科成绩单,而是主要以老师评论来作为学习成果的考量。

  • 对于早期成绩的评判和必须达到的教育标准有相应新的规定。
  • 为保证毕业学生的质量,德国小学留级的比率相对较高。 改革后,对于学习成效较差的学生采取了加强措施(强制补习)而不是一味的留级制度。
  • 增加更多的全日制学校,解决家长协调工作家庭的压力,同时让社会弱势的孩子更多呆在学校里,消除家庭背景差异带来的学习成绩不同。根据贝塔斯曼基金会的统计,过去十年里德国全日制学生比例增长了两倍,比例达到30%。教育专家认为,全日制学校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尤其是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而言。目前国际通行的全日制教学在德国也日益得到接受。
  • 经过分析比较,德国教育家发现,一个国家的教育经费高低和孩子的成绩并不一定成固定比例关系。 而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和持续培训却明显对孩子的成绩有影响。 德国于是增加了对教师的强化培训和进修。

 

中学10-19岁):不过早地埋没人才

相对于中国,德国的中学教育系统比较复杂。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

在中学阶段,德国主要采行的制度为"一本三枝",主要有三种学校可供选择,依次为文理科的高中(Gymnasium)-8年或者9年,实用专科中学(Realschule)-6年,以及基础职业中学(Hauptschule)-5年或者6年。

 

小学成绩程度较好的学生通常选择文理科的高中就读,为期为九年,是进入高等大学教育必经之路。小学成绩程度次好的学生常常会进入实用专科中学,学程约6年。学校以培养中等的工商业界、政府机关的实务专业人才为主。实用专科中学学习结束后,如果条件符合,可以转学到职业文理中学读最后的三年,准备接受高等教育。小学里学业程度欠佳的学生则就读5年或者6年制的基础职业中学,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较简单,毕业生多继续进入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Duales Ausbildungssystem)完成学徒训练,并以从事手工业、制造业为主。

德国的文理中学也有各自的“特长科目”。德国学生进入中学后,存有一为期两年的定向阶段(Orientierungsstufe),可以在此阶段转换中学。中学阶段的头6年相当于初中,进行基础中等教育。 文理科最后三年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在这个阶段,授课方式采取课程制,也就是学生可以依据其喜好与发展方向自由选择学习课程与重点科目,并以此作为进入大学院 校的准备。其必修与选修课程分成基础课程(Grundkurs)及专长课程(Leistungskurs)两类。必修课程分为语言-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数学物理与科技宗教体育等领域。选修课程通常即为大学各学域的基础课程或入门课程。学生必修两门以上的专长课程。高中会考(Abiturprüfung)共考4门学科,必修的两门专长课程是其中之二,另两门为基础课程。

 

  • 家长和孩子决定上哪种中学:以往孩子小学毕业后去那种中学,是由小学各科老师们根据孩子们在3/4年级的各科平均成绩,以及课堂等等表现而综合并共同决定。改革后,小学老师还可以继续为每个孩子提供去哪个中学的推荐建议,但是家长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对孩子的信心度决定孩子上哪种中学。

 

  • 文理中学8年还是9年:由于德国的文理中学是9年制,比较于世界上很多国家,多一年时间。从2007年开始,陆陆续续一些州和文理中学开始把9年制改为8年制,以压缩整个义务教育时间。但是由于尽管时间压缩,而文理中学教育内容不减省,冲击了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很多家长和学生宁愿选择9年制文理中学。于是,不少学校又开始改回9年制。比如黑森州有31个文理中学改成8年制,在2014年秋天,其中22个又改回来9年制。巴登符登堡的情况是,2012年统一转成8年制,但是有44所文理中学保留9年制,进行实验性对比研究。

 

  • 综合中学兴起:由于上哪种中学不再只受小学成绩和老师推荐的限制,家长更愿意让孩子们去尝试文理中学和实用专科中学。基础职业中学(Hauptschule)成为被摒弃的中学类型。 2011年的一次调研表明,无论孩子的小学成绩如何,以及家长的受教育和经济状况如何,几乎100% 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去基础职业中学。 于是一种虽然早就存在,但是没有得到重视的中学类型被启用了, 这就是“综合中学”。 同时,基础职业中学被并入“综合中学”而被逐渐消除。

 

        综合中学是以"机会平等”为其创办基础,希望所有成绩较差的学生,并不会只因某些科目的成绩不理想而丧失更佳的学习机会,他们可以依据个人的偏好与兴趣考量来发展,不会如社会淘汰的机制一样,因为弱势而失去更好的发展。在有些综合学校,学生从一年级到十年级都在一起,不分小学中学,不分文理,实科还是职业中学。十年级后,想去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进入类似大学预科的文理中学最后三年学习。而不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就如同实科中学或者职业中学的学生,去接受职业教育。巴登符登堡州于2012年批准州内42座城市推行“综合中学”。到2015年已经有271所学校成功转型。

 

  • 为了提高女孩子对数学和科学的兴趣,不仅仅是学校,社会上众多高科技工业公司和高等教育机构,组办各类专门针对女生的宣传活动,例如 girl’s science day (女生科技日)或者女生科技夏令营等等,提供各种机会让女生近距离接触科技相关专业。

其实,当国人羡慕德国的教育静悄悄时,有超过半数的德国人(54%)认为,中国在国际教育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其中68%的德国政治精英和60%的经济精英认为,中国的强调成绩压力的教育体系对于中国的竞争力起到了积极作用。(见“德国与中国:感知与现实”,由华为委托资助,德国全球与区域研究所GIGA等机构进行民意调查的结果)在2009年和2012年两轮的PISA测试结果中,平均成绩排名世界第一的是中国上海的中学生。

也许,当我们眺望远处的大海,叹为观止时,海边的人,也正望着我们脚下的苍山,憧憬着诗和远方。

 

Education is not the learning of facts, but the training of the mind to think!

                                                                                                        -Albert Ei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