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的教育受尊崇?

 谨严原创

在中国家长的眼里,德国的教育,无论是幼儿早教,还是中小学基础教育,还是现代大学高等教育,都日益成为了理想的教育制度模式。我们暂且不说是否德国教育是否真的完美无缺,是否能够100%适合中国国情。但是确实,尊崇的德国教育,不仅仅是在高考制度下挣扎的中国家长们. 早在100多年前对德国学术和教育的推崇就已经到了巅峰 。

18世纪以来,德国(普鲁士)以教育学术引导国家建设,成就了1920世纪世界经济强国和现代学术中心. 德国的思想到处畅通, 德国的制度也被到处模仿。德国教育的理念,模式,制度和实践,在过去的2个世纪里,一直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指明灯。近代西方的教育视导、公立教育、义务教育制度、实科教育、师范教育、双规学制和双元制职业教育等,也大多起源于德国,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18世纪末,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 经过多年的宗教内战和周围列强的侵略,已经变成了由公爵诸侯们组成的 300多个小王国,各自独立为政,真正的强大的德国是不存在的。1806年由拿破仑率领的法兰西军队占领了普鲁士的首都柏林,至此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轰然倒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德意志人民,在普鲁士国王和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带领下开始了卧薪尝胆的反侵略和复国 统一之路,直至1871年普鲁士国王在巴黎的凡尔赛宫 宣布了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

19世纪对于德国的意义重大,在1800-1871年间是苦难的70年。 然而正是这苦难的70年间,既诞生了大文豪歌德,也诞生了共产主义马克思,既诞生了建立完善政治军事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政治家俾斯麦 ,也诞生了一代哲学宗师黑格尔。既诞生了经济学家李斯特,也诞生了音乐诗人瓦格纳。大国崛起,教育当先。在这70年间,德国的教育也进行了大量的制度改革。

1870年 到1930年间,德国成为一个思想中心,思想从那里向东方和西方传播。 日本,美国和俄国到德国留学的人数数不胜数。 中国也不例外, 蔡元培当年就称:“救中国必以学,世界学术德最尊,吾将求学于德。”来过德国留学的中国学者远有蔡元培,陈寅恪,季羡林,徐悲鸿,辜鸿铭,朱德,周恩来。近有现任科技部长万钢,前清华大学校长核物理专家王大中,教育部副部长韦珏等等。

我们首先看看,在教育制度的建设上,德国对世界有过哪些贡献:

1592,马丁路德在主持宗教改革中,就提出并实践了义务教育的理念。教育不应该是教会神父和贵族的专有权利,应该对所有人,包括男孩女孩都开放。 

17638年制义务免费教育在普鲁士全国上下普及。其课程包括阅读、写作、算术,以及道德、责任、军训等。1806年,赫尔巴特(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1810,德国柏林的洪堡大学建立,是世界现代大学之母,开启了新的学术自由和教学研究并行的模式。200年里,光洪堡大学就诞生了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1810,普鲁士引进了教师需要国家认证的资格,这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准。

1810, 洪堡进行义务教育改革,让普鲁士所有阶层的子女都有相同的机会接受教育。并且第一次提出两种教育系统-职业教育和文理教育并行 

1812,普鲁士开始设置统一的中学的毕业升学考试制度。

1816,普鲁士设立统一的10年制中学教程

1818,《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诞生,用实例证明了早期教育对儿童会产生良好的影响,成为世界上现今仍然被使用的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和经典。

1820,普鲁士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把受教育和服兵役列为公民义务。当时的就学率达到了97.5,基本相当于我们中国今天的水平。 而同期中国清朝的识字率仅仅4%左右。

1837,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由儿童教育学家福禄贝尔在德国创办。他的学生第二年就把幼儿园开到了美国,把德国儿童教育理念传播开始传播过去。

1839,在普鲁士诞生了第一个劳动保护法,明文规定禁止9岁以下儿童工作。

1889,刚刚建国的德国,为了稳定社会和经济,开始推行医疗保险,事故险,养老金制度。对在校学生也有相应的规定和补贴,让大学生们潜心学习研究。 

1892,实现妇女可以上大学,为德国一战二战后,国家恢复重建提供了充足的技术人员力量。 

1870-1930,德国大学接受了大批世界各国的留学人员,把德国的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包括来自日本(引入了强制性义务教育和服兵役),美国(引入了几乎整个教育和学术系统),俄国(引入了共产主义)等等的大批留学生。

再谈谈德国在教育理念里面的文化精神。

1806年,法国入侵德国地区,攻陷了柏林。之后,拿破仑败给俄国。德国在英国,法国和俄国的操纵下继续分裂为34个邦国,附属于列强。 就是在这种工业起步晚,遭受侵略,内战不断的情况下,普鲁士领导了世界强国的建立。 普鲁士当时提倡的理念,今天看来都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第一,     普鲁士倡导教育当先,以教育救国。

教育改革为普鲁士迟到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科学技术人才基础,成为普鲁士重新崛起的动力

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在1810年推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时说:这个国家必须用它精神上的力量来弥补它物质上的损失。正是因为贫穷,所以要办教育。我还从未听说过一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而办穷了的,办亡国了的。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最好手段

同时,威廉三世还把自己的王子宫和最后的家底贡献出来,让教育学家威廉冯洪堡成立今天的洪堡大学。而当时,普鲁士正在向法国支付战败后的巨额战争赔款。

当普鲁士1871年攻克法国,统一德国后,毛奇将军说:普鲁士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堂上就决定了。

 

第二,    德国倡导学术文化,以学术建国。

正是因为实行了强制性义务教育,大大提升了德国国民素质,促进了民族学术文化复兴的群众基础,使得德国知识氛围很浓。德国上上下下,男男女女的生活中,都带有几分书生气味,即推崇真理,尊重学术的爱智慧的气味。

柏林洪堡大学是现代新式大学的榜样,依据研究和教学合一的精神所创立,教学与研究同时在大学内进行,而且学术自由,国王和政府不得干涉教学科研活动和内容。让学者们为追求真理而追求真理,不考虑从中能得到什么利益。在过去的200年中,洪堡大学诞生了40诺贝尔奖获得者。

有了基础教育培养全民素质,通过德国知识精英们的浮士德式的,对知识真理的求索不息的努力,和强大的学术体系的构建能力,成就了19世纪的学术德国。 高等教育的发达,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力。所以当德国于1871年统一后到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成了“世界科学的中心,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巅峰”。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与德国越来越广泛的接触,德国和德国人都给中国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然而,中国人对德国的好感要高于对德国的了解。上面的文章,为大家介绍了一下,为什么德国的教育两个世纪以来备受国际尊崇。 陆陆续续,我们会继续介绍在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

 

 

Education is not the learning of facts, but the training of the mind to think!

                                                                                                        -Albert Einstein